
【行业动态】随着各大电商平台在年底旺季前集中发布绿色物流行动计划,可降解包装材料在电商物流端的规模化应用正在从试点阶段迈向全面推广。多家头部电商、快递公司和供应链企业近日披露最新数据:2025年第四季度,可降解包装耗材在全国主要仓配中心的渗透率已突破38%,较去年同期提升近20个百分点,行业正在迎来结构性增长节点。
一、政策推动与平台承诺双驱动放大需求
今年9月发布的《绿色包装行动深化方案(2025-2027)》明确提出电商物流需在2027年前实现至少60%的包装可降解化比例,同时要求头部平台建立包装材料减量与循环使用的年度目标考核机制。这一政策方向直接刺激了电商平台的集中采购。京东、淘宝、拼多多先后宣布扩大PLA、PHA、生物基复合材料等可降解包装的使用范围,并将部分试点仓库升级为“零塑料仓”。
业内人士指出,与前两年企业“象征性使用”不同,本轮扩张具备更强的执行力和资金投入力度,平台普遍将可降解材料的应用与供应链低碳考核挂钩,倒逼物流服务商加速升级。
二、成本下降明显,产业链迎来规模化生产
受益于上游原料供应能力扩张、多点生产基地落地以及设备自动化率提升,以PLA为代表的可降解材料平均成本在过去12个月内下降约18%,部分企业已具备与传统PE、PP材料在特定场景的接近成本。行业龙头海融材料、新科生态、青木生物等厂家均表示,2025年新增投产的生物基材料装置达产后,预计整体成本还将继续下探。
同时,下游包装制品厂的工艺设备正加速切换至可降解材料适配线,从单层吹膜到多层复合工艺,解决了早期存在的易破损、耐温差的问题,使得可降解快递袋、缓冲气垫、瓦楞覆膜纸等产品质量显著提升。
三、场景化突破加速商业落地
今年电商物流中可降解包装的应用已经从“快递袋”单一品类拓展至多个垂直场景:
• 3C产品采用可降解气垫防震膜,破损率下降12%
• 生鲜冷链使用生物基保温袋,保温时长提升约15%
• 美妆护肤领域使用可降解内托,替代传统EVA、PS材料
• 仓储环节引入可降解缠绕膜,回收处理成本下降
随着应用端逐渐成熟,行业开始出现定制化解决方案,例如基于不同商品重量设计差异化承重结构的可降解快递袋、适用于自动分拣线的耐磨材料配方等。
四、环保价值量化成为未来竞争核心
在碳排放核算需求提升背景下,越来越多电商企业开始将可降解包装的使用纳入碳减排报告。业内普遍认为,未来供应商竞争将不仅停留在价格与交付能力,而是比拼“碳效率”。目前部分材料厂已推出可追溯的碳排放数据接口,便于与电商平台进行碳帐本对接,为订单争夺提供额外竞争力。
五、行业挑战仍存:标准不一与降解周期争议持续
尽管市场发展迅速,但行业仍存在两大痛点:一是不同企业对可降解等级、堆肥条件的解释不一,导致用户侧认知混乱;二是部分地区缺乏工业堆肥配套设施,使得材料难以在预期周期内完成降解,削弱了环保价值。业内呼吁建立更清晰的国家级标准,并同步推进终端处理设施建设。
六、未来展望:2026或将成为可降解包装的“普及年”
综合政策、成本与产业链扩张趋势,业内预测2026年中国电商物流可降解包装材料的渗透率有望突破50%,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规模化普及。随着低碳消费理念增强,预计未来电商平台将进一步从“使用可降解材料”迈向“循环+可降解”双路径,推动行业迈向更成熟的绿色包装体系。
整体来看,可降解包装材料正在成为包装产业链最具成长性的细分赛道之一,其在电商物流端的加速渗透,将持续推动整个包装行业的绿色升级与结构优化。